English

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

1999-01-0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文琴 我有话说

1999年新年前,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的工作日程已经排满了。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会议上,王校长还是挤出时间接待了本报记者的访谈。我们的话题是,高等学校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专业人才。

王大中校长说,新世纪的到来,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,国际上日益激烈的经济、科技,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,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。清华大学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,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、创造性的人才,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。

如何培养高素质、创造性的人才?王校长指出,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,更新教育观念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近两年来,学校在师生中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,对于人才培养目标、知识结构、综合素质提高、创造性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。

王校长说,高素质,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,其中包括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,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,有献身社会、报效国家的理想和道德,必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,崇尚务实而富于创新和开拓能力,以及具备强健的身心素质。

创造性,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放在突出的位置,目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。必须从本科教育开始,到研究生,特别是博士生阶段,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,应该把创造性作为人才质量观的重要标志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,一要有宽松的环境,二要有足够的知识,三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。为此,要减轻学生课程负担,要加强实践环节,要加强学术交流,要提倡启发式教育等。

王校长谈到,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,重要之点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。教育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,因人而异,因才施教,要营造出适宜个性发展的条件和氛围。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,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。

王校长说,迎接新世纪的挑战,清华大学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。这些年来,学校坚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。在培养模式上,实行“本科生、研究生统筹培养方案”,本科加硕士生学制由7.5年缩减为6年,优化培养过程。加强学科建设,按照“发挥工科优势,加强理科建设,加速经管发展,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”的思路,进行重点学科上水平和按综合性布局调整学科结构的改革。为提高人才质量,学校努力办成教育和科研两个中心,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,在新世纪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